发布者:海洋风传媒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次数:1335
今年3月12日是第15个世界肾脏病日,本次的主题是: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诊治(Kindey Health for Everywhere —from Prevention to Detection and Equitable Access to Care)。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十七冶医院肾内科此次世界肾脏主题宣传活动采用线上形式,推送此次世界肾脏日主题相关的科普资讯。
科普一
CKD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影响了全世界约8.5亿人,每10例成人中就有1例CKD患者,随着CKD负担的加重,预计到2040年CKD将成为全球第5大致死原因。CKD已造成巨大的医疗支出,在高收入国家,透析和移植的费用占年医疗保健预算的2%~3%,而这部分费用仅用于<0.03%的国家总人口;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多数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无法获得挽救生命的透析和肾移植的机会。至关重要的是,CKD可预防,并在合理地诊断和早期治疗后,能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们该如何对待“沉默的肾病”?
“为什么我都快尿毒症了,还什么症状都没有?!”一位刚诊断为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愤怒而绝望地问这个问题。他不断重复:“但凡有点不舒服,我也不至于现在才看病。”
对肾病的偏见和误区,让多少人在无视中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肾病好发于年轻人,年龄集中在20~40岁,“少壮不重视,老大徒伤悲”!每年定期检查一次尿常规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有这个意识!虽然肾病的症状不明显,但如果出现下面预警信号,去肾内科体检一下是必要的。
(1)泡沫尿 (2)尿色发红 (3)起夜次数多(4)水肿 (5)气短、乏力等 (6)高血压、糖尿病 (7)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多囊肾等
肾病在早中期没有任何症状是普遍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它从不喊疼,就从不关注!医生总爱说,肾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即便没症状也要早点重视!但很多时候,这句话在现实面前,显得太苍白无力!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时候,谁愿意听这些啰啰嗦嗦的健康注意事项?
科普二
何为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以腹腔作为交换空间,通过弥散和对流的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份、代谢产物和毒素。达到血液净化、从而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技术。
腹膜透析于1923年由德国医生Ganter首次应用于人体治疗,我国从60年代初开展透析疗法,目前腹膜透析治疗占总透析比例,在中国香港为78%,在欧洲占25%-40%。
腹膜透析的优势在哪?
设备简单 腹膜透析不需要将血液引出体外,因此无需建立血管通路,不需要担心血管条件,无穿刺痛苦。
操作容易 透析者及其家属经过医务人员培训后即可在家中自己操作,减少患者的陪护及往返医院的费用。
安全有效 透析者每日持续进行透析,符合生理过程,腹膜透析前后血生化指标波动小,而且内环境状态稳定。
腹膜透析过程中无需使用肝素,因此出血风险较小,对伴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安全性更好。
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 特别适用于心血管情况不稳定者、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及幼年患者。
居家进行 减少患者往返于医院及家庭之间,对学习、生活及家人影响小。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就完全凸显出腹膜透析的优势。
血源性疾病的传染风险小 比如肝炎、艾滋、梅毒等疾病的传染风险。
多数研究显示,开始透析三年内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率较血液透析低,一般腹膜透析患者2-3年后发展至无尿,而血液透析尿量减少的速度更快。所以腹膜透析更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
哪些人更适合腹膜透析?
1、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
2、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率失常不能耐受血液透析。
3、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疾病。
4、曾有脑血管意外者,如脑出血或脑梗死者。
5、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血管通路者或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
6、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7、仍有残余肾功能者。
腹膜透析的优点有哪些?
1、居家透析,对家属依赖性小、操作简单
2、生活自由度高,更少依赖医院
3、治疗接近生理过程,保护残余肾功能
4、对于血压、贫血及骨病的改善较血液透析优越
5、不需要血管穿刺,减少痛苦和经血液传播的危险。
科普三
疫情下宅居,如何管理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和日常运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十条关于防治COVID-2019流行的饮食营养建议中指出:保证充足营养,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饮食和运动是透析治疗的重要基石。
饮食篇
第一、摄取足够的热量与优质蛋白质
营养评估是透析患者的重要管理内容,可以通过饮食调查,以及患者是否存在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白蛋白降低,胆固醇降低等,综合评估是否患有营养不良。在疫情期间,营养不良会增加透析患者COVID-2019的感染风险,一旦发生营养不良,首先鼓励饮食改善,若改善不佳,可以口服补充营养制剂。特别是透析会使患者丢失部分蛋白质,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为1.0-1.2克/每公斤体重,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不主张素食。
第二、适当控制水分摄入
透析患者摄入过多的水分(包括食物含水量),将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水肿、高血压、心衰等严重后果,因此水平衡至关重要,通常采用“不发生水肿”或“量出为入”为原则。血液透析患者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3-5%,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摄入水量为前一日的超滤量+尿量+500毫升,出汗较多时可酌情增加。以下介绍一些限水小技巧:1、避免食用汤汁、饮料。2、尽量以固体食物取代流质食物。如:干饭比稀饭适合。3、滋润口腔技巧。如:以漱口方式或含小冰块、清凉口香糖、柠檬片解渴。4、把每日所要摄取的水分装于瓶中,或使用有刻度容器饮水,可有效控制水分摄取。5、每天定点称量体重、测量血压,准确记录并进行比对,以评估身体水分是否平衡。
第三、低盐饮食
高盐饮食将会导致水潴留、高血压、加重心衰,同时,食盐过多也是透析患者自觉口渴的重要原因。透析患者每天可进食钠盐6克左右,如有严重高血压或水肿,应限制在每天3克。避免食用油条、豆腐干、酱菜等含钠盐高的食物,需要注意市面出售的代盐及无盐酱油含大量钾,不宜多用。
第四、低磷饮食
高磷血症是引起软组织钙化和肾性骨病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降磷”3D原则:饮食(Diet)、透析(Dialysis)、药物(Drug),然而若饮食管理不力的话,通过透析和药物治疗,也很难有效控制血磷达标。饮食限磷管理方法如下:1、少吃高磷食物:如蛋黄、内脏、干豆类、硬核果类、奶粉、乳酪、巧克力、咖啡等。2、透析患者若限制蛋白质摄取,通常磷的摄取也会有适当的控制,但此举需要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3、餐中配合使用磷结合剂:当仅靠饮食限制无法维持血磷正常时,除了保证充分透析外,部分患者需要使用磷结合剂,这类药物应与食物一起服用,减少食物磷的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若发现患者血磷偏低,可能与营养不良或降磷治疗有关,避免发生医源性“过犹不及”。
第五、低钾饮食
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需要严防致死性高钾血症。当血钾过高时可采用以下饮食方式降低钾离子摄取:1、少喝汤:不论菜汤或肉汤都含有高量的钾,且勿食用浓缩汤及用肉汁拌饭。2、慎用水果:尤其注意高钾水果(如香瓜、哈密瓜、桃子、番茄、奇异果、草莓等)。3、警惕调味品:严禁使用以钾代替钠的低钠盐、无盐酱油等。4、少喝饮料:避免饮用咖啡、运动饮料等,白开水是最好选择。5、其他:坚果类、巧克力、干燥水果干及药膳汤等食物含钾量均高。6、降钾小贴士:蔬菜浸泡或滚水烫过捞起可减少蔬菜含钾量。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维持性透析患者会出现高钾血症,但也要指导患者了解低钾血症的危害知识,避免片面的宣教。
第六、疫情小贴士疫情下特别需要关注以下事项:
1、特殊时期,物资购买不便,需加强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隔夜或不洁食物,引发胃肠炎甚至腹膜炎。2、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3、注意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动物食物要烧熟煮透。4、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与家人相互传染。5、疫情发生以来,宅家也有“不得闲的生活”,大家尽显厨艺,享受饕餮盛宴,但透析患者要警惕高钾/高磷血症的发生。
运动篇
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扩展,大家减少外出,日常活动量明显下降。运动减少不仅会使我们免疫力下降,还不利于我们缓解焦虑、紧张和抑郁的不良情绪。科学、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体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即使是在居家隔离期间的透析患者,更需科学制定运动计划。
理想情况下,健康成人,运动心率为170(次-年龄)次/分,是一个合适的运动指标,可上下浮动10次左右,但是对于透析患者来说,没有一个最好的运动,运动的类型和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不建议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喜欢并且能够耐受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广播体操、太极拳、瑜伽、有氧健身操等,注意每次运动的时间与强度,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切记不要牵扯透析导管,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并做到长期坚持。
疫情期间居家运动既要符合运动的科学性,同时也要结合居家空间的局限性,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装以及运动鞋,运动出汗后及时擦汗避免着凉,确保运动时室内空气流通。为了增加娱乐性,可以在运动同时播放喜欢的音乐,或是与好友相约视频结伴运动。
愿此次战役早日结束,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相约看樱花。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一起!